前一阵子,杜甫很忙,又是扛机枪,又是打篮球,还要骑摩托……忙得不可开交,其实2012年,杜甫还真的应该很忙,今年刚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各地的杜甫草堂和纪念地都忙着纪念这位为底层老百姓鼓与呼的伟大的诗人。所以当我来到最出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时,原以为杜甫会很忙,谁知草堂还是和我2009年第一次来到时一模一样,杜甫依然保持45度角仰望天空姿势,在成都草堂里悠哉悠哉,一点都不忙。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人称“诗圣”的杜甫,其实草堂不止一处,比较有名的就有四川成都草堂、四川三台草堂、河南巩义草堂、甘肃陇南草堂等,看来杜甫在世时也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主。但说起杜甫草堂,大家十有八九知道的都是成都杜甫草堂,确实,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所以成都杜甫草堂成了缅怀“诗圣”的圣地。
成都杜甫草堂差不多是成都市内旅游的必到之处,这地方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交通十分方便,是团队旅游和初次来成都游客的必游地,不过门票也不便宜哦,60元,忧国忧民,为黎民百姓创作的诗圣杜甫也被他的不肖后代们消费了。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浣花溪一带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建立了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向当地的社会名流换取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成都草堂故居逐渐演变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处圣地
红墙翠竹,总能搭配出不凡的效果,只是杜甫草堂的这面红墙显得有点邋遢
茅屋池塘,也许这地方与杜甫居住时的一千多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这还得托诗圣的福,要不这块地早给房地产商开发了
杜甫草堂内古树参天,植被茂盛,景色怡人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也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茅屋故居,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甘肃陇右入蜀,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建成茅屋
现在的茅屋故居确实是茅草的房顶,当然早已不是杜甫当年住的那间了,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已成千古绝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惜一千多年过去了,杜甫的心愿还未实现
柴门,原本是杜甫草堂的门院,在杜甫的草堂诗作中,常可读到有关柴门的句子,所以清代重修草堂时,将建筑命名为柴门
柴门后是工部祠,因杜甫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所以又被称做杜工部
工部祠里摆放着历代纪念诗圣杜甫的碑刻
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少陵本是地名,杜甫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所以得名“杜少陵”
杜甫(公元712—770年),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毕生诗作3000余首,传世1400多首
纪念馆内的的“国破山河在”应景像
这幅场景就不要解释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张相片该是杜甫的标准像,45度仰望天空的姿势令人遐想无限,今年3月份因为“杜甫很忙”突然火到语文课本都脱销,大家就是为了在课本里的这张杜甫画像上创作,不知道诗圣杜甫能否承受得起这份1200多年后的幽默
园内有座塔,忘了叫什么名字
雨后的杜甫草堂小景
杜甫草堂我是第二次去了,其实周边的浣花溪公园也值得一去,可惜我之前并不知道,还是成都的tina大姐告诉了我才知道,其实在此还得非常感谢热心的tina大姐,给我们的四川之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也是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388米长的诗歌大道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300多位著名诗人的形象让人们感受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
成都的特点是悠闲,号称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确实值得一去再去,只是在公园的竹椅上喝喝茶,或在市井的小巷里散散步都好,当然,成都还有很多充满历史文化的景点,毕竟,这座城市有30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西南最有历史的城市。
(转自网易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