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龙胜梯田,南中国绝美的一段风景长廊。自驾其中,路随江转,江随山绕,看不尽的田园牧歌,享不完的驾驶乐趣,雨雾山路的考验更带来肾上腺素的飙升。饶有趣味的选择题还在路的前方等着你:是往西领略黔东南布依族风情,还是往东北踏入湘人的天下? 桂林至阳朔的高速公路穿越在喀斯特峰林中
66公里 兴坪—桂林 旅行指南上说,想真正体验漓江的宁静和美丽,兴坪是最好的选择。的确,这个三国时期就已设县治的小镇,至今保存着桂林山水的清秀,却摈除了阳朔的浮华。我们的车子驶入小镇,路边就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宅。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万年戏台,如今已被辟为博物馆,陈列着附近出土的文物。 一切看上去都是懒洋洋的。懒洋洋的阳光洒在人烟稀疏的民居上,懒洋洋的外国男子坐在咖啡馆的木桌旁,懒洋洋的猫在街上踱步。我们停下车,一个当地妇女走过来问我们是否打算住宿。我们只是稍微摆摆手,她就懒洋洋地走了!作为早已习惯了纠缠的旅行者,心中很是失落。 兴坪码头上,聚集着不少竹筏,漓江在这里拐了一个超过200度的弯。这条漂亮至极的弧线像一张绷紧的弓,旁边笔直矗立的老寨山就像是在弦之箭。我们沿着码头左边的小路上山。除了一小段钢梯之外,路途还算平坦。山上有日本人林克之筹建的中日友好凉亭,还有他的老寨山旅馆。 林克之是静冈县人,毕业于东京一所大学的文学系,做过公司职员和出租车司机。1996年11月,他旅行至此,登上老寨山,惊叹于漓江两岸的好风景,决定留在兴坪。如今,除了经营旅馆,林克之每周还要在山上捡拾游客丢弃的垃圾。 漓江北岸是静谧的大河背村,船资只需1元,顺流而下,是孙中山和克林顿造访过的总统渔村。荡舟漓江是欣赏桂林山水的绝佳方式,可我们选择的是另一种方式——自驾。 从地图上看,兴坪到桂林,既可先向西南至阳朔,然后一路高速,也可辗转北上,沿蜿蜒山路,腾挪于喀斯特山谷之间。后者依山傍水,几乎与漓江平行。我们选择了这条路,虽然在地图上,那只是毛细血管似的细细一条,但根据我们的经验,路途越艰险,风景也优美。 目标前方66公里。在GPS的指引下,我们开上097号县道。两边是大片的橙林,结满金灿灿的夏橙。我们偷摘了几个(因为种得太多,运输困难,很多橙子已经堆在路边烂去),准备在路上吃,后来证明这是那天最为明智的决定之一。 这条县道十分难行,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没能开到20公里/小时。然而,绝佳的景色是对速度的最大补偿。仅仅是这些名字:凤凰山、门口山、酒壶山、马头、西牛岩、香花岭……就足以令人浮想联翩,更何况还有与名字相联的风景。一路之上,除了一位单身徒步的女士,我们几乎没有碰到路人。偶尔几辆运送石料的重型卡车与我们擦肩而过,路险弯急,每一次都紧张得手心冒汗。 当我们行至西塘水库时,在紧贴着峭壁的盘山路上,突然望见山谷间一片翠绿色的湖面,湖边是一座宁静到抽象的村落。一瞬间,我甚至怀疑这是喀斯特式的海市蜃楼,但我很快确信,眼前的一切真实不虚。 我们停下车,在山崖间找块石头坐下,一边剥开之前摘来的橙子,贪婪地吮吸着橙汁,一边任清爽的山风拂过汗湿的T恤,幸福感排山倒海般袭来了。 是的,这是这段路程中最令我们难忘的记忆。 走上117县道后,路况明显好了很多。穿过竹林和掩映其间的村庄,沿着漓江一路北上。时速可以达到60公里/小时,桂林变得近在咫尺。 这座被石山和湖江环绕的古城,我还是第一次造访。当晚我们便去了当地人最喜欢的金龙寨餐厅,点了酸笋炒田螺、漓江石锅虾、旱蒸剑骨鱼、拔丝芋头,配一瓶冰镇的漓泉啤酒——在我看来,这大概是对一路辛劳的自驾者最完美的犒劳。 龙脊梯田的村民在自家门口晒辣椒
80公里 桂林—龙胜 作为自驾的补给站,桂林无疑是个好选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里的旅游业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一方面餐饮的选择多种多样,除了铺天盖地的桂林米粉,还有粤、湘、鄂、贵菜等多种选择;另一方面,两江四湖、七星岩、独秀峰、象山公园等传统景点,也依然值得花上两天时间,稍作流连。 不过,在吃过一碗正宗的“石记”桂林卤菜粉后,我们还是再次上路了。这次的终点是80公里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的美名当然早已耳闻,而沿321国道翻越广西第一峰猫儿山支脉,同样充满诱惑。 西出桂林城,掠过临桂县城之后,往北而行。一座座喀斯特山峰仿佛尽忠职守的士兵,分列于公路两侧。尽管321国道的路况良好,我们还是故意保持住速度,因为景色过于优美,令人应接不暇。 过五通镇之后,喀斯特地貌才渐趋平淡,路边出现果农支起的水果摊,贩卖当地出产的橙子、枇杷。一家一户,绵延数公里。我们停车买枇杷。枇杷个头颇大,滋味也没话说。果农大叔指着旁边的果园说,枇杷就产自自家地里,用义江之水浇灌,因此味道好。 再次上路,经过凤凰岭,开上盘山路,有了兴坪到桂林的县道“垫底”,盘山国道自驾起来显得毫无难度。到达龙胜县城已是午后,小做休整,即转奔龙脊梯田的平安壮寨。此时,龙脊山区才显露出它“山峰接云天,沟谷陡又深”的本色。 走上552乡道,盘山路上塌方、泥石流随处可见。由于前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路上有多处岩壁竟然形成了迷你瀑布。被泥石流裹挟倒的树木,根筋暴露地躺在路边,像遗骸一样,由一名戴着对讲机的路政人员守护着。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虽然路不好走,可却心安理得。毕竟这是偏远险峻之地!只有这样的烂路,这样的急弯,这样的塌方,才觉得符合情理。 到达平安寨,在壮族竹楼改建的旅馆放下行李,沿石板路登上龙脊梯田的最佳观赏处——平安寨2号观景台。站在山头南望龙脊山冲,整个山冲内的梯田尽收眼底。四周群山环抱,谷底的金江河静静流淌。近处,平安寨下面数个圆圆的小山头都被辟成了梯田,这些梯田环绕成一个个同心圆,一圈又一圈,向四周荡漾开去,号称“七星伴月”。正是通过建造与维护大型梯田耕作系统,龙脊壮族创造出一个伟大的奇迹:在高山区维持高密度的人口以及大型村庄。 龙脊梯田最美丽的季节是五月份至秋天以及冬天下雪时。五月份春耕正忙,当干涸了一冬春的梯田被放满水时,层层梯田水汪汪,映着田间牵牛的农人和远处朦胧的村寨。十月份是稻熟时节,漫山遍野金浪翻滚。而大雪之后,枯黄的田埂衬着梯田中闪亮的雪色,又是一番情致。 来的时候正是五月,我们站在这里,站在初夏蔚蓝的天空下,望着梯田,望着平安寨和龙脊寨的片片青瓦,感受到的是农耕文明的庄严盛大。 晚上,我们在平安酒店吃了竹筒鱼、石磨豆腐、野韭菜炒鸡蛋,喝了壮族米酒。太阳落山后,这座藏身大山中间的壮寨一下安静了许多,那些白天络绎不绝的游客都跑哪里去了呢?虽然为游人准备的K歌房依然灯火通明,可我更愿意在旅馆的观景露台上吹吹夜风,看看星空。旁边,一个法国家庭在低声交谈,也许是喝多了米酒吧,我一时竟不知身在何方。 龙脊梯田冬
109公里 龙胜—资源 体验了壮乡之夜,疲劳的身体已经血条补满,我们继续踏上征途。自古以来,龙胜就是广西的交通要塞。从地图上看,龙胜地处湘桂黔边陲。从这里西行,越过三江侗族自治县,便进入黔南布依族自治州,进而可达贵阳。要是走144县道,一路向东北,则可抵达广西的北门户资源,从那里翻越八角寨界山,便是湘人的天下。 因为是周末短途自驾,我们选择前往资源。这109公里的路程,风景优美而不乏雄奇。听当地人说,这条路冬天常常结冰难行,此刻却不必担心,我们几乎是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一路飞奔:细门瑶寨、里排壮寨……一个个少数民族村寨从窗边掠过。这些精致的吊脚楼依山傍水,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我们驾车经过著名的龙胜温泉。前一天看完梯田,第二天来这里泡一个温泉,是不错的选择。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温泉从地下1200米的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流量达180吨/小时。这里温泉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不带任何气味,能直接饮用,口感极好,是优良的天然饮用矿泉水。 或许龙胜温泉会成为我们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吧。不过,这一次我们还是一路向前,直到江底乡才停车吃饭。这个巴掌大的小镇,算是附近贸易往来的中心,光餐馆就有7、8家,沿公路两侧一字排开。每家餐馆,甚至餐馆之间的店铺,都在播放电视剧《西游记》。 江底乡人民何以如此热爱《西游记》,这个想来想去也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这里的农家菜十分可口,很适合作为中途停车的补给站。 接下来的山路逐渐陡峭难行起来,路上的广告、标语也应景地随之凶悍不少。买卖枪支的广告就张贴在公安派出所门口,一间看上去挺和气的民房上写着“贯彻十八大精神,未经批准擅自建房,不供水、不供电、不办证!” 进入车田苗族乡,路上下起大雾,雾气在车窗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能见度不超过5米。我们只好开启大灯,逢转弯就“滴滴”按起喇叭。其他车辆也都不约而同,一路上你来我往,仿佛山歌应答。 因为停车拍照耽误时间,到达资源已是傍晚。这座横跨资江两岸的县城,竟出人意料地整洁干净!我们在十字街边的山珍人家餐厅吃资江鱼和山野菜,畅快地喝着燕京啤酒。行程至此,我们既可沿山水之间的202省道向南回溯桂林,也可翻过越城岭、雪峰山余脉交汇的八角寨,开启崭新的湖南之旅。 一切随心所欲,这才是自驾旅行最大的乐趣。 撰文/本刊记者 QT 摄影/滕彬 等 编辑/杨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