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提示:
1、从香格里拉一路到飞来寺、雨崩村、大本营、雾浓顶,这一路的海拔都在3300米以上,有一定的高原反应,可以选择出发前吃一些类似红景天一类的抗高反的药物。我们听从刚去过西藏的朋友的建议,选择服用一些西洋参含片,主要是抗疲劳的,貌似也起到了一定的抗高反的作用;
2、酥油茶是个好东东,翻山越岭过垭口,等有条件坐下来喝上一碗酥油茶,那叫一个享受。不过像我老公就不喜欢酥油茶的味道,消受不起?没关系,还有一个宝贝就是红牛,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跋涉过后,来两罐红牛,又给力又好喝,而且是冰冰凉凉好味道,绝对够劲,我们这一路走下来光红牛就喝了小200,海拔越高红牛越贵,很公平;
3、那边是藏族聚居地,即使抛开民族政策不谈,我倒是很喜欢那边的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所有一切明码标价,不虚高也不讲价,即使是内地去那边发展的汉人,也是入乡随俗了的。例如我们这次在香格里拉打车去机场,30元一口价,所有古城的人都知道,据司机说头天有两个人非觉得30亏了,要谈20,据说拦了十辆车也没人理他们,个人觉得这样很好,消费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香格里拉虽然纬度较低,但是海拔高,白天日晒足但是昼夜温差大,而且一旦太阳被云遮住,气温一下就冷了下来,建议去的朋友们不要嫌麻烦,还是多带点保暖的衣物比较好。当然嫌麻烦的也可以选择在当地租用羽绒服或者军大衣,不过先不说卫生状况和色彩款式,光是那千篇一律的样子……放眼看去恨不得整个飞来寺有1/3的人穿着一模一样的红蓝色羽绒大衣,就值得再考虑考虑;
5、高海拔地区,光不烈但够强、风不大但够劲,告诫MM们的防晒、保湿、护肤功课不得不做,我这次带了SPF37+++的BB霜,还有SPF15+++的隔离霜打底,虽然在那边没什么感觉,结果回京后还是人人都说:啊!黑了黑了你黑了,郁闷啊。。。。。。
6、徒步进雨崩真的很辛苦,所以尽量轻装简从,把所有不需要不必要的行李放在飞来寺客栈寄存就好。至于食物和水,我们带了香肠、牛肉干、巧克力和一壶茶背进去,香肠是中间给泡面增加营养的、牛肉干巧克力是三天徒步行程中补充体力的、那壶茶水是中间随时补充水分和热量的,自我感觉都很有用。至于泡面、饮料一类的,山上几个驿站都有卖,虽然贵了些,但还是比自己背上去来的值;
7、上山费力下山费腿,所以选择徒步的朋友们,备上登山杖和护膝是必不可少的,西当温泉到垭口有一些捷径小路、上雨崩村到大本营有一段陡坡,都需要手脚并用的爬上去,所以准备一双手套也是需要的。这些小东西,有它不多、没它难受,出门可别嫌麻烦。
老规矩,先来张准备出发的小麦兜
DAY1:北京—昆明—香格里拉,纳帕海
因为这之前在2009年春夏之交的时候,曾经走过丽江、泸沽湖一线,这一次本着节约时间、节省力气的考虑,我们绕开了大批驴友选作出发点的丽江,直接从香格里拉进出,这样可以节省出两天的路程,还可以有时间踏踏实实的把香格里拉县附近的景点玩一玩。
不报团自己走,出发前的功课就很重要了,筛了又筛选了又选,最后我们确定了在抵达香格里拉的当天,先把离香格里拉县最近的纳帕海玩了,不是什么很大的景点,如果不骑马的话,一个小时的时间富富有余。
纳帕海景区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甸县城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保护区面积31.25平方公里,海拔3266米,湖泊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平坦,三面环山,冬夏季节,山岭积雪,纳曲河、奶子河等十余条河弯弯曲曲,流经草原注入纳帕海。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频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10月,秋风渐起,成群的候鸟如期而至,在湖边沼泽觅食、嬉戏。
纳帕海景区门票30元/人,不过貌似是当地的农家自己围起来收的费。其实根本没必要买票进景区,这里的纳帕海和依拉草原本就是当地牧人生活的地方,圈起来收费的仅仅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地方,如果不是想在草原上骑马或者走的很深的话,完全没有必要买票进去,只在公路两边看看风景就足够好了。可能再远处我们也没有走到,不过就我们这次目光所及能看到的地方,走深点还是在路边,真是没有太大区别。
据当地人介绍,每年的这个季节,纳帕海草原上的狼毒花就开了,红的一片一片的,很美。不过因为时间和个人喜好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往草原深处走,没有看到那传说中意味着草原荒漠化警示的大片朗读花开的景色,就这样在公路边缘地带的景色,已经足够我们品味了。
一位牧民牵着马远远的走过
那公路两边的青稞架,仿佛要通到天边
草原金黄、远山如黛
这一片片火红的,并非狼毒花,但同样令我惊艳
因为离香格里拉县城很近,有许多游客选择租自行车来游玩
融入此景,我是如此的兴奋
其实这里离香格里拉真的很近,大概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即使是时间安排比较紧的朋友,也大可以利用刚刚抵达香格里拉的当天,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过来领略一下高原草场的风采。
后来我们得知,这里仅仅应该算是依拉草原的边缘地带,真正的纳帕海湿地还要继续往西北方向,就在香格里拉开车前往飞来寺的路边,有一处可以在山坡上看向纳帕海谷地的地方,角度好视野佳,当然也是毫不意外的被围了起来并加以收费,我们是在第二天早晨开车前往飞来寺的途中经过的,因为到的时间比较早,估计收费卖票的人还没有起床坐班,窃喜的看了一眼。不过同样也因为时间太早,纳帕海湿地的雾气还没有散去,色彩和能见度都要打了折扣,只是能粗略的想象到纳帕海湿地的全貌而已。
当时还有几个同行的游客留在那里执着的要等阳光笼罩大地,我们因为还要赶往飞来寺,只是在这里匆匆的摄了两张,就继续赶路了。
香格里拉县现分新城和老城,其中老城所在的独克宗古城最早是在唐仪凤、调露年间(公元676-679年),土蕃在这里的大龟山顶设立寨堡,名“独克宗”,一个藏语发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另为“月光城”。后来的古城就是环绕山顶上的寨堡建成的。与此呼应的是在奶子河边的一座山顶上建立的“尼旺宗”,意为“日光城”,现在原来的寨堡已经没有了,原址上是一座白塔。
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滇藏茶马古道的线路从云南普洱经大理、丽江、中甸(今香格里拉)、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沿途经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拉萨河、雅鲁藏布江,还要翻越5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马帮的一个来回,往往要一年的时间。对于穿越茶马古道的马帮来说,独克宗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也是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
130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独克宗早已不是当年的马帮重镇,古城中客栈、酒吧毗邻而立,其间穿插着各式各样的店铺,走在古城中的也不再是当年在这里栖息一阵的马帮汉子,而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或闲坐在四方街一角、或小醉于灯火之间、或漫步于小巷中,只有那穿越了时光的、深深浅浅的石板路,默默地讲述那逝去的时光。
古城中的龟山公园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
如今的古城,可还保有那月光之城的韵味
只有那深浅斑驳的石板路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既然来到古城,自然要享受一下香格里拉的特色菜肴,当天在古城内落脚的客栈安顿好之后,我和老公在古城里先在四方街简单安抚了一下已经发出抗议的小胃,之后就可着古城街道转了一圈。
四方街的烧烤小吃,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四周围着的或家养或散养的狗狗们,倒是不凶,也不扑食,就是在你往嘴里塞东西的时候,就在脚下那么默默的、虔诚的、信任的看着你或者你手中的肉串,只要你受得了那些无辜的眼神,就可以大快朵颐。我受不了,所以我分了一半的肉串给围着我的狗狗们。
当天我的餐前小点
不久后我才知道,这些狗狗们也不是永远都是那么默默的、虔诚的、信任的对人的,在其间从四方街走过一位拾破烂的男人,几乎是一瞬间整个四方街的十几条狗狗,这些前一刻还乖巧可爱的小东西们就兴奋的冲了上去,围着那个可怜人狂吠。在这一瞬,我充分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狗眼看人低”,果然如是!古人诚不欺我。。。
垫了垫肚子,我和老公在古城里继续转悠,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定下来在这家用了一顿道地的牦牛肉火锅,一家很有意思的饭店,门口的装饰是用一堆铁皮破烂焊接的艺术造型,虽然粗糙,但却传神,令人一眼就能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店内的装潢也很考究,处处透出小巧的意味。店内的服务生基本上都是藏族卓玛和扎西,可以看出店主培训的很好,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不比内地的大饭店差,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状态,几乎总是唱着歌跑上跑下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能感染人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牦牛肉石锅,肉的味道还在其次,虽然是牦牛肉,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老,即使涮过之后也是很软嫩的口感。最让我欣慰的是那锅浓汤,因为高原上昼夜温差大,让刚从入秋的北京来的我一时半会儿难以适应的低温,在这一锅热乎乎的汤锅前很快就把握不住了,甚至在肉如果之前就先喝了三碗汤,之后那种从每一个毛孔里透出的暖意,就是一个字:爽啊。。。
其实火锅对我来说,最美的就是那锅汤,对于里面涮的是牛肉羊肉、还是青菜豆腐,对我来说差别并不大,至少从味觉享受上的差别并不大。在鲜汤之后,最让我喜欢的,就这这一杯香香的酥油茶了。可惜老公喝不惯,其实真的很好喝啊。
还有,就是连老公都说味道很棒的藏禧粑粑,烤的焦焦脆脆的外皮,一口下去,满是浓浓的奶香,出乎意料的好味道。
吃饱喝足,回到客栈,为第二天的远行积攒精力。与丽江大研古城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不同,独克宗古城内虽然也已经遍布客栈、酒吧、店铺等等,但这里的夜晚很安静,可以静静的入睡。这一刻,虽然没有看到月光映照古城,但那一份银白月光下的静谧,却是很真实的萦绕在枕边,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的犬吠,仿佛是千年前那马帮重镇的轮回,那么的遥远,却又如此的真实。
夜色下静静的古城客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