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岑溪市,每年正月初十,庙宇香火不断,社根(社庙)、宗祠“大红灯笼高高挂”,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整个岑溪城乡都笼罩在一派喜庆热闹的欢乐气氛中。这一天,是岑溪一年一度最为盛大隆重的“上灯节”,当地人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 “上灯”这一风俗始于汉朝,曾在两广地区非常流行。如今在广西,仅容县、岑溪、富川、桂平等地延续了这种风俗,以岑溪最为盛行、气氛最浓。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即生了男孩)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满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挂灯,叫“上老灯”)。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灯”通“丁”,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
“上灯”分3个步骤。首先是“上灯”——将近正月初十日零时,“灯头阿爸”(男孩父亲)就要从自己的家门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本村社根,祭拜之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上灯”这天,“灯头”要先拜列祖列宗,接着拜长辈,长辈则给“利是”表示祝愿,“灯头”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上了灯,接下来的几天就要“暖灯”了,从正月十一到十五,“灯头阿爸”早晚都必须到社根上香、添油,一则保证花灯日夜不熄,二则以表添丁祝酒、香火不断之意。最后是“摧灯棚”,又称“落灯”。到了正月十六日,“灯头阿爸”杀鸡敬奉祖宗和社公之后把花灯盏取下,挂回本宗族的祠堂或自家厅堂里,寓意父母已将祈愿告知天神,希望天神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
每逢“上灯节”,岑溪就会出现四大“奇观”:
一是街上挂满花灯任人采购,代写灯联的生意也非常红火。花灯一般是手工制作,用彩纸和竹条做成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灯笼,里面挂一盏小油灯。现在市面上最热销的花灯是走马灯,灯中置一转轮,轮上绘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各式吉祥喜庆的彩色图案。通电轮子转动,灯光照出的图像也随之转动,像放电影一样连续不断,十分好看。一般添丁户要买两盏灯,一盏挂在厅堂,一盏挂在村里的社根、宗祠或神树。
二是节前童装成行成市,满街花花绿绿,喝“上灯酒”那天,宾客基本上都是送小孩衣服。主人家收到的衣服多的可达上百套,收到的衣服越多,寓意越能给小孩带来更多的福气。
三是全市的大小饭店全都爆满。“上灯节”就等于一个固定的“满月酒”,添丁户都扎堆儿在这一天请客。有的添丁户宝宝头一年3月刚出生,4月就已经订下来年“上灯节”的酒席;有的酒店一天之内要摆4轮酒宴,上午9时赵家开席,中午12时钱家一轮,下午3时孙家又一轮,傍晚6时李家再一轮。
四是全民皆“饮”(喝喜酒),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绝无仅有。城里人到各家饭店赴宴,农村人走村串户饮酒。小婶大姨、三姑六婆、七叔八舅、街坊邻里,谁谁添丁了、“上灯”了,都可喜可贺,于是大家封红包、喝喜酒以示庆贺,共饮同欢。这一天,街上店铺门可罗雀,行人稀少,走在路上的也大多是赶去饮酒的人;人们见面打招呼也都是问:“饮左未(喝了么)”、“今日饮几家”等等。由于饭局其众,很多人“饮冇赢(喝酒都喝不过来,赶不及)”,主人家只好到正月十六落灯时再请这些亲朋好友饮“落灯酒”。
“上灯节”时,街坊邻里、同事亲朋欢聚一堂,互相致贺,就连那些矛盾很深的人家,通过同饮同贺,也能化干戈为玉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育观的改变,“上灯节”也已移风易俗,生了女孩的人家,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挂上一盏喜气洋洋的莲花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