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摄影网
标题:
企业摄影协会上山下乡采风忙
[打印本页]
作者:
gxphoto
时间:
2012-8-16 01:36
标题:
企业摄影协会上山下乡采风忙
(, 下载次数: 3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摄影协会会员在凌云茶山采风。
粟丹东(南宁) 文/图
近日,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摄影协会的全体会员到凌云、乐业两县名胜景点采风,笔者全程参与,所到之处,奇特的地域风貌和自然景观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
登独秀峰
凌云县虽小,但小巧得玲珑。据史记载,凌云在宋朝就已建制,是广西建制较早的县份之一。县城所在地因有4条河流纵横交错汇聚于城中,古称泗城。县内景点也较多,有文庙、中山公园、云台山、三路十八湾……数不胜数。2011年,该县被国家评定为园林城市,是广西目前唯一一个享有此殊荣的县级城市。
次日早晨,暴雨下个不停。近晌午时分,摄影会议刚开完,雨也奇迹般地停歇下来。雨过天晴,头顶上的天格外蓝,神奇而又缥缈的云雾从房顶、从溪涧、从树丛袅袅升起,缠绕在县城周边的小山峦上,并不停地变幻着身姿。有诗云“五岳奇观松石云”,然而凌云的云也称得上奇观。很多摄友顾不上吃午饭,抢抓时机驱车赶往理想的拍摄点,返回时满载而归。我因贪吃午饭,饭后赶到山路十八弯却云去山空。错过机遇,无功而返,整个下午都心情郁闷。
晚饭后时间尚早,我邀上几位朋友,直奔宾馆对面位于中山公园后面的独秀峰。独秀峰山如其名,一山独秀,酷似宝塔,上小下大,拔地而起。
步至山脚,仰望山尖,一位年轻的朋友畏山之高险,想打“退堂鼓”。我为他打气说:“登高一看,烦恼全忘;登高一呼,增添幸福。”朋友见我年纪最大,背着相机负重先行,也不再示弱,快步赶上。暮色中,我们一鼓作气,不到半个小时,成功登顶。此时,虽然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顾不上在山顶的小凉亭休息片刻,赶忙架好相机,抢拍县城夜景。他们一边忙乎一边问我如何设置相机夜景拍摄。我不厌其烦,一一指点。敛息静听,身边相机快门声此起彼落。居高临下,不一会功夫,便俯拍下一张张不同角度的夜景。
下山的时候,朋友老马感慨地说:“相机在手上玩了一年多,还不知如何摆弄,从没拍出个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出来交流一下,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增长了拍摄知识。由此看来,学知识有如登山,怕吃苦、不流汗是达不到目的的。”此言一出,另外两个朋友便应声附和。
在山上,我们尽兴拍摄以后才摸着黑走下山去。
茶山采风
凌云的茶叶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其产品有较高的知名度。到凌云自然少不了品茶和上茶山采茶。
离县城40多公里,海跋约800米的金字塔茶山,是四星级风景区。第三天早上,全体会员吃过早饭便统一乘车前往茶山观赏。
来到茶山,太阳已老高。在山门口温情的壮家姑娘唱着歌,盛情地为我们每一位来访者送上一杯小甜酒。走进山门,金字塔茶山,层层叠叠,青翠欲滴的茶园便映入眼帘。为了拍到更广阔的场景,我们在好客的主人引领下,操着摄影“家伙”争相进了茶山。在茶山的凉亭里,茶场的主人还特意安排人为我们准备了现泡的茶水。清香爽口、解渴提神的茶水是那样沁人心脾。我们在茶山凉亭里歇息的时候,不少人围着茶场的主人问这问那。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和愿望,壮族小伙和姑娘决定现场制茶献艺。我们亲眼目堵了一场普通绿茶的制作过程。
绿茶制作有3道工序:一是杀青,二是搓揉,三是烘干(也称“干燥”)。姑娘将趁早采来的茶叶先是倒进用竹篾编织成的圆形簸箕里,去除采摘时不小心带入的枯枝败叶,再倒入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大敞口铁锅里杀青。所谓杀青,就是使茶叶受热以后变得柔软。新鲜的茶叶一入锅,就要均匀地上下不停地快速翻动,确保每片茶叶受热均匀、适度,不焦不黄不发黑。第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再将茶叶放回簸箕里,稍稍晾一阵子就进行搓揉。搓揉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小师傅认真地说:“双手按在茶叶上,须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既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用力太轻。用力过大会使茶叶变烂,用力太小不会使茶叶富有柔性。搓揉的时候还须不停地变换茶叶上下位置。待看到簸箕底的竹篾上呈现出吸水的样子,又闻到茶叶散发出扑鼻的清香味时便可停手。”第三道工序是依靠机械来完成的。事先将搓好的茶叶撒放在数个网箱里,有序放入烤箱。时间一到即可出箱简单包装。
为我们表演这三道制作工艺的是一位壮家小伙,三道工序在他手里完成之后已让他汗流浃背。虽然茶水好喝,但制作过程却十分艰辛。这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幸福的享受皆是从辛勤的劳动中得来的。摄影也是如此,选点、取景、构图、用光,哪道工序不用心便获不到好照片。
天坑揽胜
车到乐业地界,气温稍有降低。当我们的车行进在去天坑的路上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大雨铺天盖地落了下来。车在雨帘中穿行,我静坐在车上。同行的摄友个个认为:这样的大雨肯定一时半会停不下来,下午的拍摄计划估计全泡汤了。可当我们乘坐的车转过几道弯,翻过一道山梁以后,前方竟然是一片艳阳天,几朵白云镶嵌在蔚蓝的晴空。其实这样的景象不足为奇。在山里,每当年中夏至前后,常常下“隔山雨”。唐代有位诗人“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写的就是这个季节的自然景观。
车入景区,我们改乘了山地观光车。沿路也有几个小型的天坑,但大家只是随意瞄上两眼,就径直赶往号称地下原始森林面积世界第一、深度位居世界第二、容积位居世界第三的大石围天坑。
大石围天坑口的东边、西边、北边各有一座小山峰,分别叫东峰、西峰和北峰。在天坑东峰和北峰之间有一坳口,景区在此搭建了一个足可容纳200名游客的观景台。观景台全为木质构造,半边卧在山脊半边悬在坑口。我站在面西悬空的围栏边俯视天坑,底部是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原始森林,深不见底,看一眼不由背脊生寒。坑底的丛林还时不时升腾起似有若无的雾状湿气。这种似雾的湿气是从原始森林脚下的地下河生发出来的,足显天坑之神奇。
观景台左前方是东峰,一条从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小道,弯弯曲曲绕着山脊盘旋而上。解说员说,上东峰得攀703级台阶,绕23道弯。有的游客闻其言、观峰险,便放弃了登峰揽胜的想法,沿着来路径直返回。笔者开始也曾想原路返回,但见同行们不少已沿着山道向上攀登,他们边走还边开心地用相机拍摄着沿路小景。大约20分钟,笔者与同伴便登上极顶。在极顶,我们看到了在山腰无法看到的风景。
当大家讨论大石围奇特险峻的时候,陪同的解说员介绍:大西围天坑坑口东西距离600余米,南北距离420米,坑深613米。东峰顶上竖立着一块石碑,碑上用红色的仿宋字体这样镌刻着:世界高空王子阿迪力成功挑战大石围天坑纪念碑。2004年9月26日,他沿着一条连接东西两峰的钢绳,横跨高空,如履平地,住返两峰仅用时间1小时40分。他当年走过的钢绳至今仍如原样悬挂在两峰之间,它将永久成为登顶揽胜的观光之物。每当游客来到这里,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化的同时,无不称颂阿迪力不畏艰险,敢于挑战极限、挑战人生的追求精神。
作者:南宁
欢迎光临 广西摄影网 (http://gxphoto.net/)
Powered by Discuz! X3.4